相约安徽·向春而行|宿州~千年古树挺拔 宿灵唐槐~见证运河兴衰
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资料图)
吴山点点愁
沿古汴河【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遗址走向】东去,出宿州城约50里,有镇,名曰“大店”。大店又名东五铺,古称静安镇,十里八乡的集贸中心,是睢阳古道的驿站之一。汉朝称“安阳驿”,唐朝形成集镇,明朝更名为“大店驿”。古汴河由此东入洪泽湖,隋唐时为漕运交通要道。今天,就让我们来到宿州市大店镇,探寻这里关于宿灵唐槐的故事。
宿灵唐槐
在宿州市大店镇肖柳村,由道路向南望去,您可以看到一棵样貌奇特的古树。它,就是宿灵唐槐,一棵让小镇乃至许多宿州人都印象深刻的古老槐树。
从远处看,它繁茂的分枝给人的感觉是盘枝错节、参次不齐的,而近距离观察,又能够发现它饱经沧桑、枝干扶疏的一面。笔直挺拔的主干呈黑褐色,一枝一节间,苍劲的古树正迎接着拂面的春风,俯视着周围的一切。
树名由来
虽然政府部门所立的保护标识显示,宿灵唐槐树龄在800年以上,但据《宿县县志》记载,大树的树龄已经超过了2000年。
据相关史料记载:宋朝该地设灵璧县,唐槐在宿灵两县的交界处,遂名“宿灵唐槐”。当时灵璧县在唐槐东边也栽有一棵槐树,时称“灵槐”。两槐之间建一庵,名曰“宿灵庵”,作为两县的界限。1939年,灵槐遭大风刮断,从此枯死。而宿灵庵也在后来被拆除,只有唐槐保留了下来。
此外,宿灵唐槐在当地还被称为“宿唐灵槐”,这是怎么回事呢?据说在古代,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在这棵大槐树下治病,只要经过老头医治的病人,马上就能得到痊愈,后来,老头在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当地百姓传说,老头是“槐先生”,是槐仙的化身,就把老槐树当作神树祭拜,凡是有什么心愿便向老槐树祈祷,心想事成,十分灵验,因此,宿灵唐槐又被称为“宿唐灵槐”。
碑记上的传说
宿灵唐槐的名字中为什么要有一个“唐”字呢?那是因为,这棵老槐树和隋末唐初瓦岗寨的好汉秦琼、罗成有关。在宿灵唐槐南侧的碑记上,就有提到该故事。
相传,当年秦琼、罗成率军经过此处,罗成的战马口渴,直奔路边的水井去饮水,罗成只得把马牵回,正好抬头看到了这棵老槐树,觉得此树枝叶繁茂,便把战马栓到树上。同行的秦琼也觉得大树很是宏伟,便把自己的双锏挂在树枝上,两人便在树下休息,这就是“罗成拴马,秦琼挂锏”的故事,老槐树因为唐朝的秦琼、罗成在此饮马挂锏而得了“唐”的名字。
说起秦琼、罗成,他们是历史名将,都是历史上较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秦琼,起义山东,先从瓦岗军,后投唐王朝,战功赫赫,被唐太宗李世民列入凌烟阁,封护国公;罗成,起义山东,同秦琼一样,被唐王李世民封为粤国公。
秦琼与罗成
《响马传》上说,秦琼锏打山东四十六州,马踏黄河两岸,是天下人都想结交的“秦二哥”;罗成白马长枪,风流俊俏,武艺高强,是天下女子都想结交的如意郎君。正因二位英雄了得,因此宿灵古槐也就成了唐槐。
安徽省一级古树
宿灵唐槐,历经唐朝、后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以至今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久经战乱、狂风、暴雨、雷电、水旱灾害,这株远近闻名的唐槐屡遭摧残,致使它体无完肤,渐渐半枯。现仅有底部新枝仍发新芽,主干已切除枯损部位并做防护加固处理。
后人有诗咏唐槐云:
宿灵唐槐,
高约三丈。
干粗合抱,
枯而且空。
虬枝盘旋,
昂首苍穹。
张义生有诗云:
万绿丛中一古槐,
渊源传是唐时栽,
饱尝世味心空竭,
久经风雨容故衰。
只为根深能续命,
莫嗤木朽不成材。
伫看多少兴亡事,
依旧昂首向未来。
宿灵唐槐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地标,更是一座历史的博物馆,像一座灯塔矗立在303省道的南旁。它见证了大运河文化的兴衰,见证了人们口口相传的英雄事迹,更加见证了宿州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