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与合数 教学教案设计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质数与合数 教学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如果这12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质数与合数 教学教案设计相关的文章。
篇1:质数与合数 教学教案设计
京里村中心小学常艳玲
【资料图】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学生的参与和探究又主要依赖于下列几个方面的因素:
1.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是有价值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价值和作用,同时还要清楚地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状况以及可能生成的问题。
2.根据学生和教材的情况教师要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只要能使儿童产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就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就会使教学过程始终在动态平衡中前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问题”可以来自数学系统外部,即现实生活;当然也可以来自数学知识内部。
3.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体现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也就是每一个活动环节的设置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参与,是否具有研究的价值,同时还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产生有效的思维碰撞。
4.注重把握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与课堂教学密度的关系,因此教师应充分的发挥主导作用,从而确保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既不可过松,让学生一味发挥,也不可敷衍了事走过场。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多方面的因素,这是一个多元化的问题,因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启迪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质数与合数”一课选自北京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在学生认识了整除的概念,熟练掌握了2、3和5的整除特征,因数、倍数已经认识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对一些数因数情况的研究比较,在学生根据因数的情况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进行定义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表。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在整除这一个单元中意义非常重大,首先概念特征本身,不同于奇数和偶数的特征那么明显,相对隐性不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感受。同时,对概念的认识,也为进一步研究分解质因数和解决公因数和公倍数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学习该知识前,绝大多数学生对质数与合数的概念相对陌生,但也有部分学生对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对知识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但是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教师通过前测,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
调研对象:五年级(4)班 43人
调研方法:
1.利用教学第一环节(用小正方形摆长正方形)提出三点质疑:即影响摆的方案的因素:数的大小;奇数、偶数;因数个数。
再由每个学生独立作出第二次选择。
出示数据:51、36、46、26、47、33
学生选择情况
51 36 26 46
选择人数(人) 4 13 1 25
所占百分比 9.3% 30.23% 2.3% 58.1%
2.学生对质数的了解情况。(访谈43人)
听说过质数的11人,但了解质数的5人。
针对上述调研情况,说明通过第一个环节的操作,学生对数与因数个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清晰的认识,大部分学生不了解质数。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1、教学层次的确定
基于绝大多数学生对概念并不了解,同时概念本身又相对抽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第一个教学实践的安排,让学生通过用小方块摆长方形或正方形初步感受数与约数个数间的隐性联系,适时地挖掘学生对概念的不同认识,引导学生通过第二次有选择的实践活动,亲身分离出数与因数个数间的内在联系,主动获取对概念的感知。由于第二次的实验是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主地选择学具,并在活动中确立了因数个数与数的联系。排除了对概念的模糊认识,因此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便于学生发现和归纳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回到第一组的实践活动中,数与因数个数之间的联系,从而确立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最后在学生掌握了概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想进一步研究的有关质数与合数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欲望。
2、数学文化的渗透
设计有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和猜想,并沿着学生可能生成的问题,介绍古今中外人们对质数与合数的研究和探索,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渗透了人类对有关质数问题探索情况。有利于渗透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四)技术准备
学具
(1)每组一袋装有小方砖的学具筐。
(2)每组方案表一张。
(3)可选择的装有小方砖的信封若干。
教具
(1)数形图。
(2)教学课件。
三、教学环节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明确质数与合数的内在特征,感受素数、合数和1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经历操作,体验,再操作、再体验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质数与合数的特征,发展学生的提出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构数的特征。
3.形结合的数学建构模式;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教学过程1.
课前谈话
引导学生欣赏参加军训的相片,引发排方阵的问题。
2.提出问题
(1)师:刚才我们提到了军训中的排方阵,今天李老师为每组都准备了一些小方块,你们能用上所有的小方块摆出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学生分成七组,每组的数量分别是4、5、7、9、11、12、24)
(2)学生:能
(3) 师:咱比一比哪一组的设计方案最多,并将设计好的方案记录在表格里。
记 录 单
总块数 每行的块数 行数
(4)学生分成七组研究并记录研究方案。
【设计意图】教师进行巡视,解答学生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并注意收集学生对方案多少产生的疑惑,为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做好准备。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与形之间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3.交流并引发冲突
(1)引导学生分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帮助学生记录研究成果)
第一组:4=4×1=2×2
第二组:5=5×1
第三组:7=7×1
第四组:9=9×1=3×3
第五组:11=11×1
第六组:12=12×1=6×2=4×3
第七组:24=24×1=12×2=8×3=6×4
师:第七组太棒了!,你们真了不起,设计的方案最多。你们是今天当之无愧的冠军!(引发冲突)
生:不公平。
(2)教师收集学生的意见并记录下来
教师板书学生的质疑
(3)教师适时的评价,引发学生进一步研究
师:相信你们说的都有各自的道理,刚才我看到了每个组的同学都在想办法,想使方案尽可能多,但有些数摆完后,方案只有一种,有的就不止一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将方案中只有一种和方案不止一种的数形图选出来,分别呈现在黑板上。
师:那么方案的多少到底与谁有关呢?刚才老师提供的学具不公平,如果让同学自己选你们愿意吗?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课堂评价有意制造矛盾冲突,由此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欲望。
4.再次尝试
(1)老师呈现再次可供选择的块数(46、25、59、32、36、51)
(2)各组学生分别派代表自主选择并进行研究。
(3)引导学生交流研究体验,发现因数的个数是影响方案多少的决定性因素。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对于影响的三种因素,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通过再次的体验,引导学生关注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
5.比较归纳
(1)观察归纳
师:既然因数的个数是决定性因素,就让我们共同观察我们曾经研究过的数的因数。方案只有一种的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因数的特点、因数的个数和数形图不同的维度进行观察。
(2)引导学生归纳质数的概念
(3)在学生准确归纳质数的基础上归纳合数的概念
(4)判断练习每一个学生利用手中的数字牌,独立判断自己手中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请判断是质数的同学到前排,是合数的同学们留在座位上。
请学生互相判断并提出质疑。
【设计意图】重点处理“2”和“1”的问题
6.引发思考
(1)过渡:从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和陈景润等数学家对质数和合数的探索,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2)对于质数和合数还有没有进一步想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提出对质数相关知识的已有了解,以及产生的问题。
7.课外拓展对质数和合数还想有更多的了解,可进一步查询有关的资料。认识概念并形成知识的建模。
以往的教学是通过找因数来认识质数与合数的特征的,今天,我们还把形与数紧密地结合起来,前者更加抽象,后者更加直观,两者相结合,便于学生能从形的角度理解质数与合数。
篇2:质数与合数
教学目标
(一)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二)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个数进行分类。(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质数、合数的意义。
(二)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区别。
教学用具
投影片,2~50的自然数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奇数和偶数是根据什么来分的?(投影片)2,3,4,9,14,15,101,187,235,561,740,927,839,456。
2.按照能否被2整除对自然数进行分类:(投影片)
3.请说出下面各数的所有约数:(投影片出题,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1的约数有________;2的约数有________;
3的约数有________;4的约数有________;
5的约数有________;6的约数有________;
7的约数有________;8的约数有________;
9的约数有________;10的约数有________;
11的.约数有________;12的约数有________。
教师:请观察板书,左边和右边的数各有什么特点?(左边是奇数,右边是偶数。)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按照能否被2整除对自然数进行分类。除了这种分法还有没有别的分法呢?这节课就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篇3:《质数和合数》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
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学生畅谈所得。
课后习题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3)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
(5)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6)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7)在自然数中,有无限多个质数,没有最大的质数。( )
板书
质数和合数(1)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篇4:《质数和合数》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并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2.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探索精神,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掌握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学习难点 灵活地运用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7分钟)
1.课件出示:
(1)什么叫做奇数?什么叫做偶数?
(2)什么样的数叫做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做合数?
2.找出20以内的奇数、偶数、质数和合数。(课件出示)
(1)奇数有:
(2)偶数有:
(3)质数有:
(4)合数有:
3.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二、自主探究,总结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18分钟)
1.课件出示例2,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找几个奇数、偶数然后加起来,通过探究,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3.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
4.验证猜想
奇数-偶数=( )
奇数-奇数=( )
偶数-偶数=( )
学案
1.回顾学过的概念。
(1)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2)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1)奇数有:1、3、5、7、9、11、13、15、17、19
(2)偶数有:0、2、4、6、8、10、12、14、16、18、20
(3)质数有:2、3、5、7、11、13、17、19
(4)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20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观看课件,获取相关信息。
2.偶数+奇数=( )
奇数+奇数=( )
偶数+偶数=( )
3.小结: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4.验证交流。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16页第4题。
2.完成教材第17页第6、7题。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5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读一读教材第17页“你知道吗?”
课后小结
在学习了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的基础上来探究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游戏法,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加强交流,探索规律,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氛围。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本节课首先复习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概念来引入新课,然后采用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数的奇偶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练习题的设计也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的奇偶性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习题
1.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在2,3,4,5…中,除了合数以外都是质数。( )
(2)所有的偶数一定是合数,并且所有的质数一定是奇数。( )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4)两个质数的和都是偶数。( )
答案:(1)√(2)×(3)√(4)×
2.不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在结果是奇数的算式下画横线,在结果是偶数的算式下面画波浪线)
328+736 836-655
1000-427-144
1+2+3+4…+19
23×16-11×7
答案:328+736 836-655
1000-427-144
1+2+3+4…+19
23×16-11×7
板书
质数和合数 (2)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4.验证交流。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篇5: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59、60页的例1、例2,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根据它们的意义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视频展示台,学生准备1~12的数字卡片,画圈的作业 纸.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
教师:什么是约数?(学生回答略)写出下面这些数的所有约数:
15 18 20 26 34 41 55
学生写完后,将一学生的作业 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1~12的数字卡片,把这些卡片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学生小组讨论,尽量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分卡片,分完后抽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来展示,具体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分的.如:按能不能被2整除,分成奇数和偶数;按数位的多少,分成一位数和两位数等.只要学生说得有理,老师都及时给予肯定.
二、导入 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有新的分法吗?(没有了)这节课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种新的分法,这就是按一个数的约数的多少来分,把它分成质数和合数.
篇6:质数和合数
三、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怎样按约数的多少分类呢?先请同学们找出下面这些数的所有的约数.(视频展示台展示例1.)
学生做完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 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请同学们判断他做得对不对,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下表,请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表内.
1的约数
1
1个
7的约数
1 7
2个
2的约数
1 2
2个
8的约数
1 2 4 8
4个
3的约数
1 3
2个
9的约数
1 3 9
3个
4的约数
1 2 4
3个
10的约数
1 2 5 10
4个
5的约数
1 5
2个
11的约数
1 11
2个
6的约数
1 2 3 6
4个
12的约数
1 2 3 4 6 12
6个
教师:请同学们按约数的多少,把你们手里的数字卡片分别摆放在作业 纸上相应的圈里:
只有一个约数 有两个约数 有两个以上约数
学生分完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 纸展示在视频展示台上,让学生判断这样分对不对,直到学生全部都能按题中的要求正确分类.这时教师明确地指出:只有两个约数的数是质数,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数是合数,而只有一个约数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并完善以下板书:
只有一个约数 只有两个约数 有两个以上约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是质数 是合数
教师:质数和合数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主要区别是这个数约数个数的多少.只有2个约数的数是质数,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数是合数.
教师:在13至20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呢?
学生讨论解答.
教师:仔细观察黑板上表中的5个质数的约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每个质数仅有的两个约数都是1和这个数本身.
教师:谁来试着给质数下个定义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师板书质数的定义).
教师:再看表中的合数,都有1和它本身这两个约数吗?(都有)这点和质数是一样的,但它们和质数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除了1和它本身这两个约数外,还有其它约数.
教师:谁来试着给合数下个定义?
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师板书合数的定义),并引导学生把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读一遍.
教师:你觉得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关键词是什么?
要求学生重视“只有……两个……”,“除了……还有……”的句式,并深入理解这些文字的含义.
教师:请同学们写出2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
学生写完后,集体订正,并请同学们记住20以内的质数,因为这些数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经常用到.
教师: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59页,看书上还说了些什么?
学生看书后自由发言.如还知道质数又叫素数;知道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等.
2.教学例2.
出示例2.
教师:怎样判断呢?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们的意见.
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方法是:查质数表判断,如17,就可以查我们刚才记住的20以内的质数表,直接判断它是质数;第二种方法是:逐一检查一个数约数的个数.
教师:怎样检查一个数的约数呢?是不是要把这个数的所有约数都查完?
学生:不用,根据质数和合数的"定义,除了1和它本身外,关键是看还能不能找出其它的一个约数就可以判断了.
教师:好!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用检查一个数的约数个数的方法,判断22、29、35、37、87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生讨论后回答:22是合数,因为22除了1和22这两个约数外,还有约数2和11;29是质数,因为29除了1和29这两个约数,就再也没有其它约数了……学生回答完后,再讨论完成第60页中的“做一做”.
3.教学100以内的质数表.
教师:你们发现用查表法判断质数和合数快呢?还是用逐一检查约数的方法判断质数和合数快呢?
生:用查表法快.
教师:为了又对又快地判断质数和合数,我们不仅要掌握20以内的质数表,还要掌握100以内的质数表.怎样做100以内的质数表呢?请同学们翻开书第63页,照练习十三的第1题的方法先写上2~100的数,然后照这道题的要求划去2、3、5、7的倍数,但2、3、5、7本身不能划去,剩下的数就是100以内的质数了.下面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做一做.
学生小组讨论做100以内的质数表,做完后请学生与第72页的100以内的质数表比较一下,看自己做的质数表对不对.
四、巩固练习
1.把下面表中的质数用小圆圈起来,把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数划去.
奇数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偶数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从这个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在自然数中(不包括0)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2,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有9、15等数,而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只有2.
2.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23 47 52 33 71 85 97 98
五、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以下内容: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质数和合数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3.可以用哪些方法判断质数和合数?
4.你还知道些什么?从中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六、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三的第2、3、4题.
板书设计
篇7:质数和合数
1的约数
1
1个
7的约数
1 7
2个
2的约数
1 2
2个
8的约数
1 2 4 8
4个
3的约数
1 3
2个
9的约数
1 3 9
3个
4的约数
1 2 4
3个
10的约数
1 2 5 10
4个
5的约数
1 5
2个
11的约数
1 11
2个
6的约数
1 2 3 6
4个
12的约数
1 2 3 4 6 12
6个
只有一个约数 只有两个约数 有两个以上约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是质数 是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通过对约数的复习,让学生找准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的潜在合适性,为新知识的学习建立认知平台,同时用分类活动,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同学们还有新的分法吗?”的提问,创设探究环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在新课的教学中,首先告诉学生本课是按“一个数的约数的多少”来分类,在学生明确分类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分类活动,让学生自觉地去认识和理解所学的自然数有的只有1个约数,有的有两个约数,有的有两个以上的约数.在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有的数只有两个约数,而有的数有两个以上约数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并通过对质数和合数的约数特点的观察比较,让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相同的地方是都有1和这个数本身两个约数;不同点是质数只有这两个约数,而合数除了这两个约数,还有其它约数.抓住“只有……”、“除了……还有……”这些关键词,让学生深刻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本质特征,深化学生对质数和合数概念的认识.在学生掌握了质数和合数这两个概念后,教师放手让学生用这两个概念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并在判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到两种基本的判断方法,这就是查表法和约数列举法,寓方法的掌握于知识的教学过程 ,这也是本课的一个特色.接着通过让学生做100以内的质数表,在奇数和偶数中找质数和合数等方式,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整个教学过程 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篇8: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
2.熟记20以内的质数.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例1.写出下面各数的所有约数:
1的约数: 2的约数: 3的约数: 4的约数:
5的约数: 6的约数: 7的约数: 8的约数:
9的约数: 10的约数: 11的约数; 12的约数: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归纳.
1.按这些约数个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
2.分组讨论后汇报.
3.引导学生说明:
有一个约数的.(板书:有一个约数的)
有两个约数的.(板书:有两个约数的)
有三个约数的,有四个约数的,有六个约数的.
教师提示:像有三个、四个、六个甚至更多的约数,我们把它们归纳为一种情况,用一句话概括为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板书:有两个以上约数的)
(二)按约数个数的多少,把自然数分成三种情况.
1.分组再讨论.
2.汇报讨论结果.
3.引导学生说出:1的约数是:1(板书:1的约数:1)
有两个约数,它们分别是:
板书:2的约数:1、2
3的约数:1、3
5的约数:1、5
7的约数:1、7
11的约数:1、11
有两个以上的约数,它们分别是:
板书:4的约数:1、2、4
6的约数:1、2、3、6
8的约数:1、2、4、8
9的约数:1、3、9
10的约数:1、2、5、10
12的约数:1、2、3、4、6、12
(三)观察比较发现特点.
1.观察2、3、5、7、11的约数,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
2.观察4、6、8、9、12的约数,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
3.教师明确:根据这些数约数的个数的多少,给这些数分类,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
的新知识,质数和合数.(板书课题:质数和合数)
(四)质数、合数的定义.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板书)
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3.教师提问:1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生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因为1只有一个约数,既不符合质数的特点,又不符合合数的特点.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板书)
(五)按约数个数的多少给自然数分类.
1.按照能否被2整除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偶数,那么,按照约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三类:质数、合数和1)
2.教师提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找什么?(关键:找约数的个数)
(六)教学例2.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熟练运用找约数的方法,这种做题法是做对题的关键.
2.反馈练习: 下面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19 21 43 67
(七)介绍100以内的质数表.
1.除了用找约数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
2.用质数表检查例2
检查方法;表中有17、29、37,说明是质数;
22、35、87表中没有,又不是1,说明是合数.
3.教师提示:要熟记20以内的质数
三、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四、课堂练习
1.下面是2到50的数,下话画掉2的倍数,再依次画掉3、5、7的倍数(但2、3、5、
7、本身不画掉),剩下的数都是什么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教师提示:古希腊的数学家就是用这种方式找质数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这种方法找100以内的质数.
2.检查下面各数的约数的个数,指出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分别填在指定的圈里,再用质数表检查.
3.填空题.
①质数有( )个约数,合数至少有( )个约数.
②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③(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判断.
①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②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③在自然数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④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
5.在整数1~20中:
①奇数有: 偶数有:
②质数有: 合数有:
五、板书设计
篇9:质数和合数
有一个约数的
有两个约数的
有两个以上的数的
1的约数1
2的约数1、2
3的约数1、3
5的约数1、5
7的约数l、7
11的约数1、11
4的约数1、2、4
6的约数1、2、3、6
8的约数1、2、4、8
9的约数1、3、9
10的约数l、2、5、10
12的约数1、2、3、4、6、12
l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篇10:“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数的知识。
(出示数字卡片:把2、13、9、12、7、16、15贴在黑板上。)
师:看到这些数,你想到了什么?
生:2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3、9、7、15是奇数,2、12、16是偶数……
师:9不仅是奇数,还有一个名字叫合数;2不仅是偶数,还有一个名字叫质数。2是质数,9是合数,那么其他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质数与合数的知识。(板书课题:质数与合数)
[通过复习,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操作,感悟
师:请两个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研究哪个数。
(学生商量研究的数。)
师(出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今天,我们就借助这些小正方形帮助我们理解。
我来提出活动要求:
(1)你们研究哪个数,就从学具袋中取出几个正方形。
(2)用你们选好的正方形来拼摆长方形或正方形。能摆几种,就要摆出几种。
(3)将你摆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同时请你思考问题:
(1)你用几个小正方形拼出了你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2)你是怎样拼的?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或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两个学生利用学具独立操作、拼摆。)
(学生依次汇报自己拼摆的结果,教师用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并展示图形。)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事物的特征,明确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他们在相互的探讨中,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发现图形与算式的关系
师:你们看,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与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图形消失,出示乘法算式:7=7X1。)
生:长与宽相乘就得到了正方形的个数。
师:用XX个小正方形,可以拼出几个长方形?所以写出了几个乘法算式?
(学生根据自己拼摆的结果作出相应的回答。)
(三)发现算式与因数的关系
篇11:“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例1,例2
数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会用质数表判断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熟记20以内的全部质数。
3.知道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知道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类可以分为质数、合数和1.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2. 找出1~20奇数,偶数。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3.分类:
师:自然数可以分为哪两类?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2的倍数分的)
二.探究新知。
a:1.导入课题:
师:自然数可以按照能被2整除分为奇数,偶数两类。
那么自然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今天这节课,我
们就一起来研究“质数与合数”(板书课题)
2.提问:
师:看了这一课题后,你们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些什么内容呢?
归纳问题(板书)
1) 怎样的数叫质数,怎样的数叫合数?
2) 自然数除了质数、合数外还有哪一类?
3) 用什么 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b.学习质数,合数。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课件出示,学生完成表格)
1的因数1 6 1,2,3,6, 11 1,11, 16 1,2,4,8,16,
2 1,2, 7 1,7, 12 1,2,3,4,6,12, 17, 1,17,
3 1,3, 8 1,2,4,8, 13 1,13, 18 1,2,3,6,9,18,
4 1,2,4, 9, 1,3,9, 14 1,2,7,14, 19 1,19
5 1,5, 10, 1,2,5,10, 15 1,3,5,10 20 1,2,4,5,10,20
引导学生看因数(边回答,边看)
2.观察思考
师:这些书的因数的个数一样多吗?(生:不一样)
师:你能把这些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吗?
学生讨论,分类 (分为哪几类)
3.学
生12报结果(表格,学生完成)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有两个以上因数的
1 2,3,5,7,11,13 4.,6,8,10,12
17,19 14,15,16,18,20
4. 观察比较,发现特点。归纳概念
质(1)师:观察2.,3,5,7,11,13,17,19 这几个数的因数有什么
特点?(每个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二个)像这样数叫做质数?
生: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板书) (课件出示)
篇12:《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
质数与合数如何来教,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教法。对于这种抽像的知识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尝试而得出定义。本节课我设置了如下环节。
一、复习铺垫:我们学习过,自然数
依据什么分类标准分为奇数和偶数?同学们知道分类的标准不同,所分的结果也有不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分类标准。
二、探究新知
首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出一至20这每个数的所有因数,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孩子们快速的写完了每个数的.因数,有迫不及待的寻找因数的特点。第一个同学说,老师我发现1是所有数的因数。接着第二个同学说,我发现有些数只有两个因数,而有些数有好多个。我说你确实可以摘到数学的皇冠。老师ha不过还要再细心点。第三个同学着急的说老师,我发现只有两个因数的数都是奇数。不对,大家齐声说2是偶数啊。我说,大家仔细看看因数有共同特点吗?这下孩子们更细心了,两三分钟后,我听到张国正说了句,唉呀,都是一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其他同学也恍然大悟。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看质数多朴素,只有两件家当。所以也叫素数。hai孩子们都笑了,其它的数因数有什么特征,孩子们的思路这下子全打开了,很快说出了合数的定义。还剩下1,它属于谁?那怎么说,孩子们笑着说,既不也不,1好特别。大家要记清楚。这节课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只学习了两个概念,但我相信,它在学生的收获中却不只是这两个概念,就算只是两个概念,我想那也是本质的东西。尝试教学它渗透的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 质数与合数(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 “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 质数和合数的教学设计
★ 新人教版质数与合数的教学设计
★ 《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的教案
★ 质数教学设计
★ 找质数教学设计
★ 《与练习》教案设计
★ 《找质数》说课稿